2007年5月23日星期三

“福娃”这样诞生:手工缝制 揭晓前员工封闭



"福娃"就是这样一针一线手工缝制出来的

从北京向东约两小时的车程就到了天津蓟县经济开发区,这里有一家玩具厂,每天都有3000多套北京奥运会吉祥物"福娃"在这里诞生。




每天约有400多名工人伏案工作,其中绝大多数是女工



缝制好的"福娃"经过严格检验,进入最后的包装阶段

5月15日,天津蓟县经济开发区的"福娃"生产车间里,身着花花绿绿工装的女工们在各自的工台前忙碌着,填充棉、不同颜色的布条,经过她们的巧手一步步成形,最后变成了一个个可爱的"福娃"。


因为"福娃"造型类似于"人物",生产工艺上相比其他动物等玩具造型要复杂不少。布料玩具基本制作过程一般分为四步:裁剪、缝纫、装订、包装。"福娃"制造仅"缝纫"阶段就有30多道工序,且每一道工序都有着严格的要求。每一针缝下去,都要使劲再拉拉,看是否牢固,一个小小的线头也要用小剪刀剪掉,再用吹风机吹干净。对于每天埋头在缝纫机或是案板前的女工们,她们天天要面对着"福娃",天天要重复着相同的工艺,尽管如此,她们依旧不敢有丝毫松懈。一位女工说,"我们制造的是'福娃',这也是为奥运做贡献。"




充完棉,"福娃"就基本成形了



胡师傅送完货,也会做些剪线头一类的整理工作

2005年10月底,这家玩具厂接到奥运"福娃"的制作订单,那一段时间,"吉祥物"形象还处于未公开和保密状态。为顺利完成制作任务,工厂实行了全封闭生产,职工们加班加点,"秘密奋战"了20多天。手机、网络等通讯工具也全部被封存起来,生产前还让职工提前跟家人朋友打好招呼,20多天不能联系。严格的保密制度终于保证了"福娃"的顺利"面世"。


随着市场对"福娃"需求的逐渐升温,现在这个厂里400多名工人每天大约要生产3000套"福娃",大多是小号"福娃"套件,偶尔也会接到特殊的订单。该厂负责人朱燕丽说,生产最多的还是红色"福娃""欢欢",四川的顾客会比较偏重于大熊猫造型的"晶晶",而青海的顾客则会偏重于藏羚羊造型的"迎迎"。


没有评论:

相关文章: